| 
 
 做一名“白衣天使”是什么感受?
网上有人回答:选择披上白衣那一刻起,就是选择了一辈子“读高三”。 
一辈子读高三是什么感受? 
大概只有经历了、看到了,才能懂得。 
2020年年初,疫情让城市按下了暂停键,但“什么都能停,就是生孩子停不了”。 
当时代的一粒灰落下时,孕产妇、新生儿,该如何守护? 
 在2020年的寒冬里,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用生命守护生命的身影。 
2021年的夏天,当病毒再度“抬头”时,她们又一次次地踏上了征程... ... 
这一次她们与同系统200名医务人员一起 
在市卫健委的统一安排部署下 
驰援商丘核酸检测工作 
2021镜头记录“一起奋斗的岁月” 
 
 
“准备战斗!”镜头记录下她们“并肩作战”的誓言。 
 
 
   比心❤   
   “爸爸妈妈,我到商丘啦,不要担心!没有什么比此刻更让我为自己感到自豪!” 
 
 
“爸、妈,孩子就先交给你们了,商丘需要我,辛苦你们一下,等我完成这次任务咱家的活儿我都包了!” 
 
 
 心底总有一个声音在默默告诉自己: 
   往前走!   
 别回头! 
既然选择了这条路, 
就绝不允许自己倒下, 
只要一息尚存, 
定当竭尽全力,风雨兼程。 
 在你看不见的角落里,或许她们做得比你想得要多。 
  2021年8月7日早晨7点40分,开封市妇产院迎宾路院区临产室晨交班过后,潘锦秀护士长带领王丽雪班组的三位助产士来到2号产房,这里住着一位等待今天分娩的“特殊”产妇。 
 她是一位来自南非的产妇,夫妻俩两年前共同来到开封工作,就在今年他们决定让孩子降生在中国。俗话说得好,“在家靠亲戚,出门靠朋友”。从她8月6日住院那天开始,产一科郭瑞主任和管床大夫袁淑婷最早守护在她身边,凌晨三点,她宫口开大3指进入产房后,就跟老公“里外分离”。因为语言不通,一人在异国他乡生产,是多么的“无助”,然而这次她的中国朋友——开封市妇产医院的医护人员给与了她“特殊的关照”。 
 生产的阵痛,不会因为国籍而有所不同。随着宫口的开大,宫缩的频繁,阵痛的剧烈,让她有些烦躁不安。这时,王丽雪助产士,拿出了三十多年产房经验,耐心安慰她,为了能让她最准确的理解生产时应该注意和配合的重点,王丽雪专门下载一个翻译软件,逐字逐句把要表达的意思,翻译给她看。 
 
 
   间歇时,潘锦秀护士长给她喂食喂水,帮她补充能量;阵痛时,王丽雪紧握她的手,给她最贴心的关怀;管床大夫袁淑婷查完房,也来到产房,守在她身边,用简单的言语和肢体语言来表达想要告诉她的事项。 
    中午,她快要分娩。值班大夫张园园接到交班通知后,立刻来到产房,守护在她身边,不断用眼神的交流、肢体的表达,给她安慰和鼓励。新生儿科王胜主任,也是早早的来到产房,随时准备为即将出生的宝宝保驾护航。 
 终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中午13:29时,重3400克的男婴平安降生。当听到宝宝的第一声啼哭的她,激动的两眼含泪,嘴里一直在说“Oh, my God! Oh, my God!Thank you !❤”  当她看看宝宝的那一刻,双手合十!宝爸看到宝宝,更是喜极而泣,在产房外近十个小时的焦急等待,终于盼来了他的宝宝平安出生! 
异国他乡,举目无亲,语言不通,却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,顺利生产,母子平安。这大概就是妇产人的的妇产态度。 
(现母子二人,已平安出院!) 
  
 
趁我们还年轻,趁我们依旧热血; 
不同的战场上,穿上这身白衣, 
就要履行对生命的承诺。 
愿我们历经一次次洗礼后, 
从医的初心和仁爱的态度不变, 
愿我们咬牙一次次坚持后, 
专业的精进和心灵的成长并行。 
永不止步! 
赶赴下一个战场! 
继续下一场战斗! 
我们不是神, 
我们是有态度、有温度的妇产人。 
 
 |